(按:這是Angel Beats!人生哲學論的系列第三集,應該再沒有了)
Angel Beats!(下稱AB)是一套少有探討人生意義的動畫,在最近動漫畫一面向萌倒、向殺必死倒、向公式化倒的時候,還有一些作品願意討論人生這樣老掉牙的問題。究竟,AB的對人生的哲學觀是如何的?本文嘗試用哲學的角度來加以分析。
AB的角色,大多數是因為生前有遺憾而來到死後世界。例如百合(或譯由里)就是因為弟妹的死,岩澤是因為無法繼續其音樂夢,由依就是因為對雙親有內疚感,以及對人生仍有憧憬……他們都是帶著生前的遺憾而來到死後世界。所以,當他們填補了人生的遺憾,就能從這個世界畢業。關鍵點是:他們畢業的條件是甚麼?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就能看出這作品的主旨。
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畢業的路徑是不一樣的,岩澤是因為重新尋獲其音樂夢而解脫,由依是因為日向的愛,百合就是因為弟妹的原諒。三個人的解脫路徑都有所不同,證明能夠滿足人生的多樣性。麻枝在這裡想表達的是,人生是精采的,追求人生意義是有不同路徑的,故此,請不要放棄人生。
究竟麻枝的主旨是否已經圓滿呢?人生是不是並不殘酷?我們不妨從哲學上作出分析。
探討人生的絕望,東方有佛家哲學,不過,今天打算以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來分析。存在主義的哲學家雖然有不同主張,但是整體來說,它是在叩問生命的悲情。究竟人生在世,有甚麼稱得上絕望的?
最低等的人,就是活在「滿足之地獄」中。何解?人是動物,所以有各種生理需要,這種生理需要是要滿足的。所謂的快樂,就是指生理需要的滿足,或者是痛苦的解脫。例如吃高級自助餐,大家也會很快樂,但是要強迫吃下超出你食量的食物,你就會感到痛苦了。讀書讀得悶的時候就想玩電玩,但是連續要玩數十小時的電玩,又是一件苦事。可見,只要滿足了,快樂就不存在,快樂僅僅是一個過程。
由此來看,生命就是一連串的苦,在這個過程中,人不停用外物來滿足其需要,解除其痛苦,但是一個需要滿足了,另一個需要又出現了;一個痛苦解除了,另一個痛苦又湧現。人就成為了需求的奴隸。只不過,有些人為了胃口奔馳,固然是被生活所奴役;大人物爭權奪利,也不過是被名利所奴役罷了。某些動漫狂熱分子瘋狂購買動漫周邊貨品,只不過是被其奴役了。三者都活在一個需求的壓迫之中,就這樣走完一生,可憐!幸好,麻枝描述的角色(百合、岩澤、由依、音無),都不是這樣窩囊。
自然,部分人類並不甘於活在這個困局。無數的哲學家都在想,如何超脫這個惡性循環?
說明這一個關鍵,大可以借用哲學家斯賓諾薩(Spinoza)的理論,改動少許來說明。斯賓諾薩指出人類的形軀束縛(奴役狀態,類似上文描述)之後,點出了人能否察覺此問題,則是人類最後的自由。這亦是斯賓諾薩所提出的「理性之威權」。到達此一境界的,在AB中就只有音無結弦一人。究竟,這是甚麼的境界?
這個境界,就是存在一個意義的自覺心,並為此而堅持追求,而這個自覺無可避免和道德相關。所謂道德的自覺,簡單而言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意識。自然狀態的生命(最低等的人),不停追逐,以求滿足。這都是盲目依據自己的慾望,沒有明確的方向。而當滿足了這慾望後,人就不會再追求,就像吃飽飯,就不會再吃食物般,但是道德的自覺卻是持續不息的。
當我們看見某種事象,我們有時覺得「不應該如此」。這裡產生兩個問題:一類是甚麼事是「不應該」(即道德標準),另外「不應該」本身是屬於甚麼意思(即道德意識)。有些人以為人追求道德或像音無等人追求人生意義是受部落禁令生出的心理產物。但這是將「道德標準」等同「道德意識」,例如以下一句:
「X是不應該的。」
X是一個可變項,可以代入不同的值,產生不同的命題,這個命題是代表不同的道德標準,所以道德標準可以有很多。但是,不應該的意思卻是固定的。由此來說,儘管世上的道德標準種類繁多,然而「道德意識」之本義是固定的。這個「道德意識」的概念是原子概念,「應該」的自覺,並不局限於某種意識或內容,又不可分解為其他條件,亦即是所謂的「講理」。
其實,人生意義可以有很多,例如岩澤的音樂夢,百合守護弟妹的決心,都可以反映出人生意義的繁多(先不論好壞之分;亦可見奏強迫戰線的成員正常上課,參加課團活動,是不智的)。然而,追求人生意義的自覺心(類似前文所述的道德意識)卻是固定,最基本的。
有了這種自覺心,就能體現人的自我主宰,這種主宰是不受外界所控制,在這個境地,「我」是徹底自由的。儒家講成德成聖、佛家之圓覺、道家之指的虛靜心靈、斯賓諾薩所言的「理性之勝利」,雖然內容有異,然而這些哲學家都是講究在生命奴役的狀態下取得突破。而只有音無達到這個境界,為甚麼?(我相信很多人會十分不齒音無!)
這是由於其他人不能面對外界的殘酷,岩澤、日向、百合、由依等人都在追求人生意義中遭受重大的挫敗,帶著遺憾來到死後世界(這裡沒有任何指責成份),然而,真正握有最後自由的人,就是連挫敗也不放在眼內。外界固然可以使人失敗,使人死亡,擺弄人的命運,但是卻不能使握有最後自由的人不「講理」,那種自覺的心。
音無原本是以成為醫生,以助人作為人生意義的所在。但是突然其來的鐵路意外,令到他自知死期將至,但他卻坦然面對一切,甚至在臨死的一刻毅然簽下器官捐贈卡。外界對音無是殘酷的,但是卻不能使音無放棄「應然的自覺心」,音無的行為可為欺賓諾薩所言的「最後的自由」、「理性的勝利」,下了一個好的註腳。而這種情操,往往能夠改變世界,就像音無感動到其他人和他一起簽器宮捐贈卡一樣。
音無的行為,是否代表理性之勝利,生命之征服呢?麻枝的主旨是否圓滿呢?然而,哲學家勞思光並不同意,他提出「德性之虧欠」這個概念。勞思光認為,人最後仍然有必然之罪,必然之苦。
(以下內容極為黑暗,請慎重考慮是否要繼續讀下去!)
必然之罪,必然之苦,即是生命之有限性,所生出的理分之不相容(incompatibility of duties)。這樣並不是指壽命而言,壽命只是外界給予人的制肘,並不相關。「人力有限」亦只牽涉成敗,和是非善惡無關,無礙於主體自由與德性。
然而,生命的有限性,是由於具體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人不能完成幾種義務。義務的存在是多樣的,而這些義務彼此互相衝突,完成甲就必須放棄乙,不能同時完成。結果,無論如何選擇,必在義務上有所虧欠,這亦是人生之「罪」;若有不可免的虧欠,即有不可免之罪。
例如,一個人有對文化的義務、對國家的義務、對家庭的義務。倘若他專心完成文化的義務,就必須鑽研知識,亦不為眼前的生活瑣事所拘,然而,他可能就不善理財,無法養家,完成對家庭的義務。同樣,一個人若要完成養家的義務,可能就要專心工作,對其他應負的義務不能完成。這種必然之「罪」和必然之「苦」,勞思光認為是真正的「原罪」和真正的「遍苦」。
結果,原來AB的主旨並不能推翻勞思光的質疑,所以人類的努力,都歸於一頭空。莫非,人生真的是如此絕望?就用勞思光的一段話作結:
但在我拋盡一切浮思,洗去一切意氣之際,在無限茫茫中忽有一感悟。這個感悟就是:罪即是罪,苦即是苦,我仍是我。倘我知此不可免之罪與不可免之苦,我仍可安然承當。我知圓成之不可得,我便承當此一不可得。我不只應超越現世之成敗,亦應超越對聖哲的企求。有限之生命,還它一個承當;虧欠之理分,還它一個承當;不可免之罪,安然當之;不可免之苦,安然受之。只要我們不勉強要作耶穌口中的首先擲石子的人,我們即在承當一切「罪」、一切「苦」中,顯然「德」。這裡是主體自由的最後展顯。
參考資料:
《歷史之懲罰新編》:勞思光,中大出版社
《存在主義新編》:勞思光,中大出版社
瀏覽這個網站,相信你為周遭的不公憤怒,對不公的現象疑惑,尋求一個解答。
我不能給一個速效方法,有人說速效方法一定是騙人,但是我可以和你一起探究和思考出路。
文章寫得有意義,您 能振奮情緒重新 出發,請記得想起為您寫文章的 我,多多 於社交媒體 讚好、轉載、多多 打賞!多多在下面 簡單按5個likecoin幫助我!
你將會 是其中的一個 贊助我文章的人! 你 自然會選擇到方格子的《閱微左翼筆記》或patreon捐助我,或者到文章尾段 捐助我,讓我有更多資源寫普及文章,或到出路。
文章看得滿意,創作有價。坐言起行,「購買」柏楊大學文章資訊服務100元
PayPal購買我的文章資訊服務:paypal.me/wukaikam1988
PayMe ID:D1225179448
轉數快 ID:9545120
或者可以成為patreon用戶支持我為您們服務:按此
个人哲思方面颇弱,故亦啥良言可说。
唯想说的是,这篇文章以及前两篇AB人生哲学论大大地解开了我想从中所探索的AB中较为精确的意义。
向来,人人都认为一个影视的创作必定有其存在的意义,(我在某师的指导下曾学习这一方面)那么,即使是多样化、多色彩的动漫,亦有其多重的存在意义吧。
在此感激楼主此文。
有一动漫,名为《丹特丽安的书架》,亦有较为强烈的一种哲思意识,楼主也可一瞥。
我也讀過,我們為甚麼要活著?尋找生命意義的11堂哲學必修課,難怪那麼熟悉。不過存在主義是大師們各說各話,也只有沙特說他是,而我吃的存在主義就跟你說的不同,那本書好似也有提到,你所做的會創造出你將成為的,這是令沙特感到噁心的絕對自由,對我來說,與其說是奴役,不如說是荒謬,而自覺,是自覺那絕對的自由,就是世界不會給人任何意義,而由死亡來建立生命。
最後,我想來推薦一下我覺得動畫作品中的經典存在主義式的內容,我想各位大大可能都看過了,就是大地丙太郎的超時空幻境。
其實前兩篇的文章,我是根據《我們為甚麼要活著?尋找生命意義的11堂哲學必修課》的主旨,再配合AB的內容來寫,內容可能不明確,可能是受書的影響,但這些命題的確和人生意義有關。
說得更明確一點,應該說哲學沒有非黑即白式的對錯,有很多時候都是多元的。但是完全沒有對錯,又說不通。
比較前兩篇文章, 看來這次是真的交足功課了~~^ ^ ( 就是論據充足 )
AB基本上就是以人生作為主題, 以存在主義作為命題比前兩篇更合適
談到” 絕望 ”和” 罪 ”, 哲學家海德格有詳盡的描述
另外在你的例子裡也有存在主義始祖祈克果的理論呢~~
記得下次也要將他們的名字記錄在文章裡唷~~^ ^
P.S 其實你不應該和某FAN吵, 因為他本身的言論就缺乏論據, 又欠缺廣義上的推進和思考
但在命題方面你又的確做得不夠全面 。
但說到底, 哲學本身就是很縹渺的東西, 根本就沒有分對和錯
最重要就是從哲學裡尋找做人的方法, 就如同存在主義所提到的終極問題一樣
” 人從哪裡來, 又從哪裡去? 人活在當下應該要做甚麼 ? ”
有問題請找勞思光算帳,他人在台灣。
你的文並不會很黑暗呀XD
生命是苦是樂純粹端看你自己怎麼想
靈魂被蒙上黑暗
當然也有可能就會覺得黑暗
如果把它當挑戰來看
就會覺得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