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個故事是否看起來很熟悉?歷史上從未出現哪個政府佛心來著自己主動放棄權力、還政於民的,哪怕是那些自翊為民主老大哥的國家,也有過一段不光彩的過去。政治精英面對來自沒有選舉權的階級團體「足夠充分的威脅」時,他們會選擇提供選舉權,並在經濟政策上給予原先沒有選舉權的其他階級一些讓步,以避免衝突演變為革命。民主,絕對是自己爭取來的。
終身學習文章一覽
貧富差距非發展必要之惡
過去的主流經濟思潮教導我們,為了經濟發展,我們必須先接受貧富差距所帶來的這些負面影響,等經濟成長了再思均富,但是新的歷史經驗與研究告訴我們,過大的貧富差距不但對經濟無益,反而可能傷害經濟的發展和穩定性。我們應當及時吸收經濟學的新思維,從歷史記取教訓,能夠如此,永續而穩健且全民得以共享的經濟成長或有可能。
天寒地凍烏克蘭的街頭烽煙再起……
烏克蘭人民面對的經濟困境、對貪腐政權的不滿、抗議當權者暴力鎮壓,是很多人參與在聲勢浩大的推動力;但只是這些並不足以讓這場抗議運動變成一場促成人民自我解放的革命。就算是有著佔領廣場和建築、築起街壘跟警察對抗等激進的鬥爭手段,也不能就此斷言這是激進的革命。如果沒有左翼或階級政治對政治腐敗、民怨、經濟問題等作出回應並提出替代選擇,運動將被帶往完全不是普羅人民所要的方向。
移民應有之義
若你覺得香港社會運動是「搞事」,我告訴你,加拿大公民社會更成熟,抗爭是國民生活一部分。多倫多地鐵巴士司機,為爭取改善待遇,每幾年罷工一次,交通癱瘓,市民不會投訴。又好像,多倫多北一個近八十年歷史的天文台David Dunlop Observatory,內有一個在一九七○年代曾經發現黑洞的天文望遠鏡,其坐落地皮被地產商買下,計劃建數百大屋,怎知遇上保育界抗爭,爭拗七年,最後地產商同意保育該建築。不是很耳熟能詳嗎?工會罷工,反地產霸權,對香港人是「無謂爭拗」「搞亂經濟」,加拿大人卻習以為常。加拿大人早已看穿「發展是硬道理」這謊話,懂得追求人道和公義。
哲人乘鶴歸去——悼勞思光先生
初遇勞思光先生是在中六的時候,買了他的《新編中國哲學史》先秦部分,當時因為朋輩問題而對中國文化憤恨不已,還沒有讀得透勞思光先生的文章,之後經歷過高考失敗,再重讀勞思光先生《中國哲學史》,才開始對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的博大精深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到了後來哲學知識有了一點進步,讀勞思光先生的著作才能順暢。勞先生在眾多書中給我的印象中思路清晰,善於用簡單的句子和例子來將深奧的道理解釋一番,令人拍案叫好,大有得著。
訪毛記——解讀唐梁撕裂建制之謎
本文是沈旭暉訪問長毛的筆錄,凸顯了長毛的政治智慧。本文章解答了幾點迷思:梁振英的高民望是操控而來的、傳媒和泛民製造既定事實使梁振英高民望、梁振英當選後斷不會解決港人無屋往的問題、梁振英如何讓利益集團拿到利益、梁振英和唐英年的分別就是梁會立廿三條剝奪港人利益、泛民的弱智和對中共的認知錯誤、以及泛民何去何從等等。
獸窩與金屋——略論施政報告的房屋政策
好文章一篇,分析了香港房屋不足的問題,破除了小學常識科的「地小人多」、「山多平地小」的謊言,直接點出了香港出現樓奴、蝸居、劏房等等問題不單是中共獨裁的問題,並是資本主義的運作問題,文中亦痛摑極右分子的歪理。啟敢真心推薦本文章予各位。
三選區現大量選民 過去四年中老年選民暴升
老紀請教過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他直言50歲或以上的選民增加,跟建制派陣營自03年選舉後開始有部署大有關係……
齊澤克在華爾街的演講
別是文章後段,足以引起我們反思:像2003年「7·1遊行」,當我們為五十萬人「和平理性」遊行而自豪,為阻止23條立法而沾沾自喜時,其實我們是否失敗了?我們是否滿足於一些小小的象徵勝利,自我feel good之餘,卻錯過了一次真正推動變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