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資本主義出現之後,社會就出現了工作專業化、科層化的趨勢。教師,雖然已有悠久的歷史,但是仍然不能逃避資本主義的影響。傳統上,教師的職責是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雖然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正如馬克思所言,資本主義的出現使得許多東西被「異化」,其中,最為異化的就是教育行業。
教育被資本主義異化的情況如下:教育商品化、工商管理文化入侵教育界、學生被塑造成顧客,而非教育的一部分、教師被責難成世風日下的元凶。
其中啟敢想談一談的,就是教師被不切實際地賦予了太多責任。每常青少年的品德有問題時,那些思想單一的大眾總喜歡將問題歸咎於學校。好像學校的老師全部都是不用心教學,或者學生只要被春風化雨,品德就能「超孟趕孔」那樣。其實,學生的品德是被不同的地方所塑造,無論是社會、學校、家庭,都有責任,將所有責任都推給學校,除了不合現實,亦是一種廉價的資本主義邏輯。
記得有一位日本作者曾說過(名字已忘),教育不是為社會而設,反而社會應作為教育的表率。香港某些反對政府削弱教育資源的人,其實和政府都一樣都是十分功利,只不過是政府短視,他們目光比較遠一些,但是兩者也逃不出資本主義的價值觀:所以東西也要為利潤服務。我們是否應該反璞歸真,重新反思一下,我們的模範社會出了甚麼毛病,搞到青少年五癆七傷。
沒有甚麼學校教育能比社會大學的教育更有效果了。即使學校教甲價值觀如何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只是社會大學輕輕一吹乙價值觀,學校對學生的影響力霎時蒸發。
一般來說,香港學生常常被攻訐為高分低能、成績至上、缺乏理想——然而,難道這不是社會大學教育所致嗎?學生只對得分的答案有興趣,拒絕再思考其他可能,是因為這個社會只重視成敗。學生只求進到三大(港大、中大、科大)到一張好沙紙、再得到一分好工,然而再達到中環價值的極致——四仔主義。社會的主流文化不停吹捧,宣揚這條發展路徑,而且集中大量資源於此,其他發展方向都被封殺,那樣,學生還有選擇嗎?學生敢選擇嗎?他們到最後還不是被迫馴服高分低能、成績至上、缺乏理想的發展方向嗎?社會一方面嘲笑他們,一方面強迫他們這樣走,這就是偽善了。
作為教育的表率,我們的社會卻是如何荒誕不堪。最近,政府一方面說要提倡國民教育,一方面,「偉大」的祖國政府卻高調重判為結石寶寶申冤的趙連海坐牢兩年半,叫老師教好學生?未免叫老師太沉重了!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