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主流對青少年的責難,無非以下數點:
1. 青少年的知識水平越來越低
2. 青少年越來越反叛,不服從規矩
3. 青少年求學心態,無復當年般好
4. 青少年的抗壓力越來越低
5. 大學學生質素低
基本上來說,第二代香港人(即呂大樂指的戰後出生的人)對第四代香港人(80年代中至90年代出世的青少年)的批評。他們對於香港的「美好」時代十分緬懷,並批評現代青少年只會令到香港衰落下去。
我不得不指出,這些都是一些社會偏見,或者是統計學上的謬誤所致,現在提出一些疑問,供大家反思:
1. 所謂青少年的知識水平越來越低,有沒有考慮當中青少年的家庭背景?戰後的教育普及率其實不高,受教的通常都是家庭背景較好,願意受到主流社會馭化的人。他們有較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和好成績,通常成正比關係。相反,現今是普及教育,家庭教育良莠不齊,學生的起跑點亦不一樣,對知識的掌握亦不一致,所以知識水平沒有以前一樣高,是正常的。
2. 戰後的教育系統,高等教育的學額較少,不適應這個制度的人老早被淘汰,進入這些高等教育的人,都是這個教育遊戲的勝利者,所以他們的考試自然好。現在是普及教育,大部分適齡兒童基本上都要入學,而現在的高等教育學額亦大大提高,所以有一些「另類」的學生也能進入學校受教,他們未必能夠適應這個考試遊戲,成績自然會低落,自然會拉低整體水平。
3. 如果香港人真的重視學習知識,那麼香港就不會被國際社會譏為文化沙漠。實際上,香港人輕視知識,知識只不過是取得學歷的敲門磚,用完即棄。在這種社會風氣薰陶下,你認為大部分青少年能夠熱愛知識嗎、熱愛學習嗎?
4. 所謂的學習知識,包不包括人文學科知識?
5. 教學模式是否完美無缺?是否適合所有學生?中學的分科是否太單一?政府政策有沒有影響教育效果?
6. 說青少年抗壓力低,但不見得上一代抗壓力高。青少年抗壓力低有社福機構的數據研究「支持」,但上一代的抗壓力「高」卻沒有任何數據支持,只是靠片面印象所構成,而且抽查對象都是成功人士,故此指責對年青人極不公平。
7. 所謂的「反叛」,是建基於甚麼立論?如果是校規,很抱歉,我認為校規根本是宣揚單元主義,公然向民主精神和自由主義宣戰。如果是說學生的品德,我可以說,是因為人權教育的不足所致,更加壓迫性的教育是行不通的。
8. 甚麼是求學心態,是不是指考試成績或者考試課程?
9. 至於學生的品德比以前差,是一個不當的比較(即用以前的拔尖教育比較現在的普及教育)。以前的青少年,可能在綴學後加入黑社會,但是現在的青少年頂多在學校被訓導處分,故此說現在學生品德比上一代人差,似乎有值得商榷的餘地。
希望大家能夠思考以上的問題,香港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沒有認真思考。
Re:攝位人
我並沒有說現在的青少年好過上一代,我只是說如果這一代如果是王八,那樣上一代也是烏龜。這一代有一些只顧吃喝玩樂的人,上一代也有。我識很多大學生朋友政治冷感還要沾沾自喜,今我覺得很可恥,但我不相信上一代不是這樣。
今次公投投票率這樣低,我真的絕望了,有移民台灣之意。
香港人一代不如一代,已經是一個事實。
當你到街上走一趟或共事一次,再聽其言,觀其行,你自然會發覺此言非虛。
至於閣下認為香港人輕視知識,有此評語,確實十分客氣。就本人之觀察,香港人並非輕視知識,實為反智是也。當然,香港人對世界之無知,亦可謂舉世無雙。
而大學生不濟亦為事實。只不過於香港之文化之下,人人都對大學生有所寄望,又認為這幫人是什麼精英之類,才有此評論。不過,我要強調一點,大學生幼稚園化相信已是一個現實。什麼4個S、四仔主義云云,亦可見香港大學生之素質如何。連大學本身,亦成了一所工廠,又有何精英可言。畢竟,酒囊飯袋而已!!!!
柏堅兄,你我唯素未謀面,但亦有拜讀閣下之文章。記得讀過好幾篇閣下評論香港人之文章,寫得極好!!!不過未知為何你當時之觀點,與這篇文章比較,會有如此之矛盾。
不過,若將呂大樂之觀點加於當今青年身上,確有其不公道之處。然而,此非一部分人之問題,而是社會文化及價值觀之問題。於中國人社會內,一切就是如此。
最糟糕的是,這群人就是建立遊戲規則,玩殘我們的既得利益耆。還要恥笑我們不如他們,真是犯賤!
說得好!一句「抽查對象都是成功人士」就道盡了上一代港人媳婦熬成婆的心態。
上一代港人的勝利者現在在高位大放厥詞,上一代的敗者則連說話的權力也沒有,這様想還真的有點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