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八十後」這三個字忽然間被人念念有詞,變成了一個大家都潮語。傳媒談八十後、民主派談八十後、保皇黨談八十後、社運界也談八十後,「八十後」這個名詞,就像一些被束之高閣的神像,忽然被人拿出來好好侍奉一番一樣,這種即興式的供奉,能夠持續多少時間呢?只關心藝人新聞,帶領大家低IQ化(大前研一語)的傳媒,會認真重視所謂的「八十後」現象嗎?
放下傳媒的那筆帳不論,我認為無論是社運分子和民主派中人,都過分高估「八十後」現象為社會變革帶來的動力,我認為傳統的組織方式不應放棄,否則是自絕於人前。我不希望大家對八十後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就像美國選民選了奧巴馬後,因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忽然間失去理性,重投共和黨的魔爪。
我並不是說呂大樂所言的「世代論述」沒有價值,世代論述的確說明了第四代香港人面臨的困境,包括高學歷、低人工、工種少、工作不穩定的問題——但是僅此而已。「八十後」的處境是否導致他們更有改革社會的慾望?恐怕不一定。
就以筆者的經驗談來說,「八十後」從來都不是社會的改革動力。例如筆者自零四年的時候就一直響應民陣的號召,為爭取普選而出來遊行,結果整間中學的同級學生中,只有筆者願意出來為民主遊行!而那些有會考拿佳績的人,更加自傲地認為自己不需關心社會。至到現在筆者在專上學院讀書,仍然沒有同學肯關心時事,他們關心的事恐怕只是止於自己三米範圍以內,認識時事只為了考試!以上的同學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不是社會上的中上階層,要面對呂大樂所言的困境。然而,很明顯,這些困境並沒有促成他們關心社會,變成改革社會的動力!
如果以上例子也說服力不足,那麼就以傳統的大學組織為例,學聯和各大學校的學生會投票率都只有兩、三成(例如港大),也許你可以說有一群人被其他社會議題所吸引,但是這樣的投票率實在是慘不忍睹。連自身權益也不關心,他們會更進一步關心社會嗎?
故此,用世代論來解釋「八十後」的「崛起」,恐怕仍然有許多漏洞需要完善。反而,在不同的時代中,卻有一致的相似,就是關心時事的人有一定數量,但是政治冷感的人卻是大多數。究竟,「八十後」會否成為社會變革的力量?實在有需要進行質疑。
本人對閣下之論述,感到讚嘆!!!!以上文章可謂現實之寫照。
問當今之青少年如何?不是拜金,就是愛虛榮、要面子。
老是貪威識食、自甘墮落。莫講對社會毫不關心,就連自身亦全無思考。
對於異見人士,亦只以「偏激」之詞作藉口,而置之不理。
天天只顧吃喝玩樂、拍馬屁,人人都心甘情願地做個稱職的奴隸。
請問他們又有何資格去搞社會運動呢?
中國人社會,向來都食飯至上,講什麼自由一類思想,均全無興趣。
畢竟民主不能使人滿肚腸肥,亦不能讓人暴富起來,要民主來有何用。
以上情況,似乎代代如是,改變不過只是一時而已。
一個民智低落的社會,人們對這幫人士抱有希望,不足為奇。
如此之社會,道理變歪理,歪理成真理。
有權者,無義務。有義務者,則無權。
當要問責時,人人立刻閃避。有功,人人爭領。
此乃畸形社會之常態。
所謂自由,對中國人而言,能夠天天嫖、賭、飲、吹,苟活過來才是自由。
倒頭來中國人不過是一群命賤之物。
至於什麼八十後之類的字眼,不過是無意義之標籤而已!!!!
香港青少年的心態如何,心知肚明!!!!